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
耳廓位于头部两侧,凸面向后,凹面朝向前外侧。耳廓主要由弹性软骨为基础,表面覆盖以皮肤而成,皮下组织很少,但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耳廓下1/3部皮下无软骨,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和脂肪所构成,血管丰富,称为耳垂,是临床常用的采血部位。耳廓形状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其表面形态是耳针取穴的定位标志。耳廓的外形有助于收集声波。
外耳道是自外耳门至鼓膜的管道,长约2.5cm。其外侧1/3为软骨部,以耳廓软骨为基础;内侧2/3为骨部,是由颞骨鳞部和鼓部所围成的椭圆形短管,覆皮肤而成。两部交界处较狭窄。外耳道是一弯曲的管道,从外侧到内侧,其方向是先向前上,次稍向后,然后在向下。外耳道软骨部有可动性,做外耳道检查时,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即可拉直外耳道,以便观察鼓膜。
鼓膜位于鼓室和外耳道之间,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与外耳道底约成45°~50°的倾斜角。其外侧面向前、向下、向外倾斜。鼓膜的边缘附着于颞骨上,其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为锤骨后襞。在两个皱襞之间,鼓膜上1/4的三角区薄而松弛,称为松弛部,在活体呈淡红色。鼓膜的下3/4,坚实而紧张,称为紧张部,在活体呈灰白色,其前下方有个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鼓膜穿孔时光锥可消失。
拍摄:黄兴宇
撰稿:吴涯
语音:赵静茹
校正:赵晶、刘雅慧
审核:马萍
推荐阅读
生命科学馆
全国科普行动日国际禁毒日世界渐冻人日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