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耳畸形,主要的问题是外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听骨链畸形、面神经畸形等),听力明显减弱,部分患者伴有颌骨发育畸形(半侧颜面短小)。
针对上述小耳畸形的问题,采取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外耳廓重建和听力重建。
国内专家普遍认为:先进行外耳廓的重建再选择听力重建,少部分专家也可以将外耳再造和听力重建进行同台手术,一次性解决。
外耳再造
外耳再造的手术方式有两种:自体组织肋软骨和高分子材料植入体(Medpor及升级Su-Por)。
第一类:自体组织肋软骨造耳
第一种是直埋法:在全球范围应用最多、最普遍的方法,这种方法第一次是埋耳,就是取自己的肋软骨,并雕刻成耳形支架,然后埋入耳后的皮肤下。第二次立耳,手术把埋置后平贴在头颅表面的耳朵分开立起,并在后面垫上软骨、盖上掀起的耳后筋膜再在筋膜表面植上皮,移植的皮肤可取自肋软骨采取部位、大腿根部或头部等。这种方法每次手术需要7~10天时间,每次间隔4-6个月。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手术次数少、痛苦小、周期短,孩子不需要休学;缺点是:在采皮区和耳后植皮区会留下比较多的瘢痕,从而影响美观。
第二种方法是注水扩皮半包法:手术3次。第1次手术在残耳后埋置一个50ml水囊(即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住院时间约4天左右,手术后7天开始注入生理盐水,隔天注水一次,注满70毫升左右约需1个月,注水完成后休养1医院行第二次手术。第二次手术取出扩张器,切取自体肋软骨根据健侧的耳朵大小雕刻耳支架进行耳廓再造,住院时间约7天左右;部分患者在二次术后3~6个月可对再造耳进行进一步修整,住院时间约7天左右。
这种方法优点是:再造耳轮廓清晰,满意度较高;缺点是:手术次数多、治疗时间长,在皮肤采取区和耳后植皮区都会留下比较多的瘢痕。
第三种方法是注水扩皮全包法:就是雕刻的软骨耳形支架全部用扩张的皮肤盖,后面不用盖筋膜,也不用植皮。手术要3次。第一次手术在残耳后埋置一个80ml水囊,住院时间约3~5天左右。手术后7天开始注入生理盐水,注水时间需要2个月左右,注水量ml以上,然后在修养1个多月。第二次手术取出扩张器,切取自体肋软骨根据健侧的耳朵大小雕刻耳支架进行耳廓再造,住院时间约7天左右;部分患者在二次术后3~6个月可对再造耳进行进一步修整,住院时间约7天左右。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再造耳形态自然,效果好而且创伤小,瘢痕小;缺点是:皮肤扩张周期长、手术年龄要到7~8周岁以后。
第四种方法是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一期耳再造术:截取肋软骨,在3D打印技术的辅助下,进行耳支架的立体雕刻,通过筋膜翻转和植皮包裹覆盖支架,并同时将耳朵竖起来,一次完成耳再造手术。
这种方法通过肋软骨施行的一次成型耳再造手术,考虑到覆盖耳朵的皮肤是从身体其他部位移植过来的,与耳朵部位的皮肤会有差别,所以一般建议皮肤颜色不是很深的患者选择该手术方式。
第二类:高分子材料造耳(Medpor及升级Su-Por)
将高分子生物材料按照健侧耳的3D打印立体模型雕刻成耳廓支架备用,再将头部筋膜翻转包裹支架,筋膜表面植皮,组织覆盖后持续负压吸引,使软组织紧贴于支架表面,形成凹凸分明的耳廓细微结构。
手术为一次完成,手术年龄一般建议在5岁以上即可,取皮的部位往往会选择在下腹部或者大腿内侧等隐秘地方,不影响美观。
听力重建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1.对于双侧小耳出生后半年就开始佩戴骨导助听器,早期佩戴对孩子的语言和智力的发育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2.外耳道成形术+鼓室成形术(开耳道);
3.人工中耳植入(震动声桥植入);
4.骨传导植入(骨桥植入和BAHA)。
由于听力重建的风险较大,手术涉及面神经和听神经,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需要强调整体再造的概念,耳科医师和整形科医师团队协作,同时对耳廓畸形和外耳道狭窄/闭锁进行重建和修复。
对于小耳畸形患者来说,耳再造手术可以比较理想地弥补先天“缺陷”,尤其是耳再造手术如今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不管是肋软骨(扩张法或直埋法)还是medpor或者su-por材料,都能很好的解决。当然,医院,还有权威的医生非常重要。如果患者有任何问题需要咨询,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尽快给您回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