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耳屎的堆积会影响声音的传导,耳屎多了自然就会影响听力”,看上去好像是没有问题,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声音是借由空气压力形成看不见的声波,声波通过耳廓进入耳道,振动鼓膜,从而让人类可以听到声音。也就是说耳道中少量的耳屎是不会影响听力的。
那么,耳屎是什么呢?少量的耳屎不影响听力,那大量会不会呢?接下来我们慢慢讲。
01
—
耳屎
耳屎的大名叫耵聍,也叫耳垢(下文统称为耳垢),它覆盖在外耳道的表面,适量的耳垢可以保护耳道保护膜。
这层保护是如何形成的呢?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耳朵里一团一块的耳垢特别脏,特别不干净,害怕耳垢长时间在孩子耳道里会诱发感染,其实,耳垢是由耳道内腺体分泌物、脱落的皮肤组织、耳内正常细菌和脱落的耳毛等物质构成,在外耳道保护膜完好的情况下,这些物质都不会诱发感染!
反而是家长自行给孩子掏耳朵,一来孩子会出现不可控的乱动,二来是家长的力道也不好掌握,很容易损伤外耳道保护膜,诱发感染!
图片来自网络
02
—
要不要给孩子掏耳朵?
不要!
前文也说了,耳垢的作用是保护耳道不进水、降低感染几率、避免创伤和异物侵袭,它其实是在保护孩子的耳朵。
自行掏耳朵的危险
家长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想着“轻轻掏一下,应该没问题”,然后自行且自发地帮孩子掏耳朵。
不建议家长给孩子掏耳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肢体。当有“异物”进入耳道中,可能会因为惊吓,突然不老实、摆动头部,造成误伤。
家里平常使用相对比较坚硬的挖耳勺,孩子稍有移动头部,就有可能划伤孩子的耳道!严重的很有可能会划伤鼓膜。轻则引发中耳炎,重则会影响孩子的听力。
使用棉棒给孩子掏耳朵可能反而会把耳垢向深部推,通过狭窄部位,在鼓膜处聚集,导致孩子出现耳部不适等症状。狭窄处见下图。
图片来自网络
03
—
耳朵进水怎么办?
平时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尽管知道不要让孩子的耳朵进水,但还是防不胜防,如果不慎进水,会不会引发炎症呀?
不慎进水怎么处理
不用过于担心,其实耳道是个盲端(类似一条死胡同,内侧有鼓膜这面墙挡着,外侧与空气连通),一般情况下,即使耳廓沾了水也很难进到耳道内侧,特别是耳道深部,所以通常不会引起发炎。
当家长发现孩子耳道进水时,可以用松软的棉球放置在外耳道,过几分钟水分就会被充分吸收到棉球上了。
千万不要使用棉签为孩子清理耳道,以免一部分尚未被棉签吸收的水分被推挤到耳道的深部。
洗澡之后要第一时间擦干外耳廓和耳朵周围的水。
04
—
什么时候掏耳朵?
建议家长每隔6个月-1年,带孩子去耳鼻喉科(或耳科)检查一次,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清理耳垢。
另外,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耳道基本被耳垢堵严实了,仅剩一条小缝隙的时候,建议医院,请医生处理,而不是自行给孩子掏耳朵!
作者:十七区白璐
编辑:张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