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为保持耳道清洁通畅,不时用棉棒、耳挖或其他硬物挖耳。但有耳鼻喉科专科医生表示,耳垢会随皮肤新陈代谢而排出耳外,经常挖耳反而容易导致耳道受损及发炎,严重时甚至可影响听觉,平时只需避免耳朵入水和保持干爽已足够。
耳鼻喉科专科陈医生表示,耳道有三分一在外侧、三分二在内侧,主要用作收集环境中的声音、引发共鸣,并将讯号传到脑部。他指由外耳道表皮脱下的皮屑与外耳道的分泌物会混合而成耳垢,可防止昆虫入侵或预防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耳垢会顺着耳道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而排出耳外,故不需刻意挖耳作清洁。
耳垢被推入耳深处可致发炎
陈医生解释,耳道的皮肤组织较薄,容易因外力受伤,「经常挖耳、不适当或过分用力挖耳等,均可能导致受伤」,且挖耳可能将污垢推进耳内深处,或将不洁物质带进耳内,若耳道受损更可导致发炎和肿胀,严重者甚至可破坏外耳道组织,长远影响听觉。
此外,随着手机普及、疫下进行视像会议成常态等,部分人戴耳筒的时间有所增加,陈医生指,此举也有机会堵塞耳垢,若耳筒太大,更可能因不断塞入或拔出耳道而引致创伤。但他坦言很少人会因戴耳筒而导致耳道受损,惟需注意耳筒的胶质材料可能引起敏感而对耳道构成损害,故选购时应以佩戴时不会造成不适、痕痒为准。
陈医生表示,平日只需保持耳朵卫生,例如避免双耳入水、保持耳道干爽便可,不必刻意清理耳垢。如感到耳部不适,或感觉到耳垢堵塞耳道影响听觉时,便应求医。
(图文来自〈楷和〉)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本公司保留最后决定权。
欢迎浏览本公司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