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外耳道胆脂瘤的诊疗技巧

本文为作者原创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外耳道胆脂瘤: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外耳道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上皮块包裹所致的慢性炎性疾病,病变不仅限于外耳道,也可侵及鼓室或乳突。占耳科疾病的0.1%~0.5%。

一、发病机制

①外耳道狭窄或闭塞使鳞状上皮碎屑在外耳道中部滞留;

②鳞状上皮的侵入使外耳道皮肤深面囊块形成;

③骨性外耳道被侵蚀,使鳞状上皮在缺损处生长。

二、病因

1、先天性

2、外伤性

3、自发性

4、阻塞性

5、感染等

三、临床表现

1、听力下降、耳堵

2、耳流脓,伴臭味

3、耳痛

4、耳鸣

5、面瘫、味觉改变等

四、查体

外耳道有白色鳞状上皮样物或干酪样块状物堆积,也可表现为外耳道肉芽,外耳道骨壁不同程度的破坏,局限性扩大,鼓膜受压内陷、增厚或穿孔。

五、颞骨CT特点

①耳道内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影;

②骨性外耳道呈“烧瓶”状或全程扩大,包括下壁在内的多骨壁受累,残余骨壁边缘多光滑;

③鼓室盾板由外向内的进展性破坏;

④听小骨、面神经管、颞下颌关节可受累;

⑤伴乳突阻塞性炎症。

左侧外耳道致密阴影,后壁骨质部分缺损,未累及中耳结构

胆脂瘤破坏外耳道前壁、后壁及下壁,并侵及中耳鼓室及乳突,锤骨及砧骨受压、移位、破坏。

六、Holt分期

Ⅰ期,胆脂瘤压迫致外耳道骨部局限性较表浅的小凹,鼓膜未受侵犯;

Ⅱ期,胆脂瘤局限于外耳道并形成囊袋,骨壁受侵蚀;

Ⅲ期,胆脂瘤破坏外耳道侵入上鼓室、乳突。

EACC不同临床分期CT表现

Ⅰ期:左外耳道内见软组织影,无明显骨质破坏,鼓室,乳突无异常,Ⅱ期左耳外耳道充满软组织影,外耳道后壁骨质可见破坏,鼓室无异常,乳突气房可见密度增高影,Ⅲ期,右外耳道可见软组织影并累及上鼓室、鼓窦,外耳道后壁,上鼓室外侧壁骨质破坏,乳突气房可见密度增高影。

七、颞骨CT分型

Ⅰ期胆脂瘤致外耳道局限性扩张,骨壁破坏,但病变仅局限于外耳道。

Ⅱ期胆脂瘤破坏范围超出外耳道,侵及鼓膜及中耳。

Ⅲ期胆脂瘤不仅造成外耳道骨壁缺损,而且累及乳突气房。

Ⅳ胆脂瘤病变超出颞骨范围。

八、颞骨CT分型手术治疗

Ⅰ型,行外耳道成形术;

Ⅱ型,行外耳道成形术及鼓室成形术;

Ⅲ型,行乳突根治术(含鼓室成形术);

Ⅳ型,依据病变范围决定具体手术方式。

九、术后复查外耳道胆脂瘤

为了防止我们走散,给我们加颗小星星吧

本文仅供分享,不代表耳鼻喉时空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征稿启示

如果你想把你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与更多的耳鼻喉同道交流分享,让更多的人看见你,更多的人获益,欢迎投稿给我们!医无止境,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被这个世界铭记。

投稿邮箱:gujinzw

.







































青少年白癜风治疗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tianf.com.com/wdgr/36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