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乐乐留言
奶奶今年已经90高寿了,每年过年,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可是我们大家说话的时候,她基本上只能靠猜测意思,每次对话就像是玩“你比我猜”一样,总出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说实在的,我感觉到,我长大了,而奶奶却老了,这让我很担忧她的听力,真的是年龄越大,“耳朵越背”吗?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应对呢?
针对网友乐乐的这个问题,今天“华小康”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李斐来答疑,家有老人,遇到这个问题的网友都可以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答疑专家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
李斐
主治医师,中医五官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擅长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急慢性咽炎、咽异感症、咽喉反流、急慢性中耳炎、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儿童腺样体肥大等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突发性耳聋的中医治疗,并且在中医特色外治技术扁桃体烙法方面认知独树一帜,亦擅长中医中药方法非手术保守治疗外耳道肉芽肿。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三、周五全天,周六下午。
专家解读:60岁以上老人多见老年性聋你说的这个就是我们医学上讲的老年性聋,我们一般把60岁以上人群出现的两个耳朵听力逐渐缓慢下降的这种感应神经性的耳聋,并且在排除其他原因(如突然发作的耳聋)导致的,称作老年性耳聋。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群从四五十岁就开始听力慢慢往下降了,我们将这个叫做退行性病变。
专家解读:“小声说话听不到大声说话受不了”老年性聋有两大特点:有时候,你小声说话吧,家里老人听不见,说话声音大一些吧,他虽然能听到,但是很烦躁,还听不清楚你在说啥,这便是老年性聋的特点之一“小声说话听不到,大声说话受不了。”
专家解读:言语辨别老年性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言语分辨率降低”,当你说话声音大小合适的时候,老人能听到我们在说话,但是却听不懂我们讲话的具体内容。
专家解读:避免噪声、劳逸结合、心情愉悦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可以延缓听力系统的衰老过程,建议老年人平时尽量避免噪声;另外,就是注意劳逸结合,心情愉悦。
李斐建议:???老年性聋属于年龄相关的一种退行性改变,除了用药物积极控制对症治疗外,最重要的还是家人的关爱,家有老年性聋患者,患者和家属可以这么做:
1.病情突然加重或伴发症状明显的患者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切勿到不正规的机构治疗或者私下购买保健品之类。一般来说,耳聋超过半年以上治好的几率就很小了,能做的就是预防听力继续下降。
2.在家和老人说话的时候声音大小控制一下,不要太小也不要过大。
3.在家跟老人讲话的时候吐字清晰,语速放慢,不要着急。
4.保证老年性聋患者充足的休息,良好积极的心态。
5.听力下降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可以考虑验配助听器。
6.告诉老人平常不要去太吵的地方,注意观察周围环境。
提醒能听到,但总觉耳朵老是响,应及时就医李斐建议:有的老人不觉得自己耳朵听力不好,但是感觉最近耳朵老是响,这个时候就要警惕了,老年性聋一般是先高频听力下降严重,伴有耳鸣;但是音频下降的听力部分不是我们平常讲话用到的部分,所以有些老人发病后往往察觉不到,这时候应该及时就医。
问诊咨询正式开通
华商报健康公益问诊咨询平台正式开通,如果您有相关健康问题想咨询医生,都可以通过“华商云健康”后台留言“华小康”,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各科医学专家,及时回复给你,同时,部分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回复,我们也将通过“华商云健康”展示出来。我们希望能够在疫情严控的当下,为您提供更专业、便捷的诊疗咨询服务。
快来向我们发问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