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4日下午,医院跟随赖梅生老师出诊。整个下午赖老师几乎给每个患者都进行了黄帝内针的治疗,我受益匪浅。其间有一位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的女性患者让我印象深刻。
该患者是我校的一名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刚一来就主诉患有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自诉经过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遂来找赖老师看病。介绍病情的时候说了一大堆西医的术语,用了哪些西药,哪些治疗方法,全然没有按照中医辨证的思路阐述过病情。
在赖老师的再三询问下,患者说现在感觉右耳发胀,不舒服的程度可以打分到8分左右(0分是没有不舒服,10分是极其不舒服)。病位在头,在上焦,在右侧,耳朵在头的两侧,主要有少阳经经过。根据黄帝内针“上病下治,右病左治,同气相求”的原则,在患者手部少阳经经过的中渚穴附近取阿是穴后进针,随即导引。
(图为左手少阳经中渚穴)
患者自诉有些减轻。赖老师又问不舒服的感觉是在偏表面一点还是偏里面一点?患者表示是在耳朵里面更深一点。病位更深一点了,这时要考虑到厥阴经,于是在劳宫穴附近阿是取穴进针。
(图为左手厥阴经劳宫穴)
针下去后患者说:“这针更有效果!”这样就加强了患者和医生的信心,于是赖老师又在厥阴经上再扎一针增强针力,选择在内关穴附近阿是取穴,又在少阳经关冲穴上加强一针。针毕,让患者留针休息。
(图为左手少阳经关冲穴)
看似按经络取穴,实则又有厥阴与少阳相表里,阴阳倒换求之意,赖老师虽没有刻意求之,可是却契合了内针的原则,大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意。内针之义虽简却奥妙无穷,还需各位学者细细玩味。
随后患者又表示刚才两针后不舒服的感觉有4分左右,现在已经减少很多了,只剩一点很轻的不舒服的感觉在耳朵很深的地方。赖老师考虑到在耳朵很深的地方有少阴经经过(余窃以为亦有肾开窍于耳之缘由罢),于是同气相求,阿是取穴,在少府附近进针,并让患者留针30分钟。30分钟后,患者来起针,表示感觉非常好,之前耳朵发胀的感觉怅然若失了。
(左为厥阴经内关穴,右为少阴经少府穴)
赖老师嘱咐其男朋友晚上回去后再为她扎一次针。男友表示自己对经络不熟悉,不敢下针,众人哄笑。据悉二人都曾接触过黄帝内针。
今天下午的跟诊着实让我开了眼界,大快朵颐,一个接着一个的内针案例,都是我日后学习的典范。像走路偏向一侧的要考虑少阳经;走路感觉往前倾的要考虑太阳经;气憋在胸中,感觉上不来气的要考虑冲脉,在内关取穴。同时还要善于导引,放下杂念,全心投入到治疗当中。今天我特意记下来西医诊断的病名,也是想警醒自己不要被西医的病名绑住手脚,还是要回归到中医的症状上来,知犯何逆,随症治之才是中医的灵魂。
还有就是既然学习了内针就应该大胆地尝试,看别人扎一百次不如自己上手扎一次,中医是要不断实践的,不断练习才能有更深的体会。不应该只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要善于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中医内涵,感受什么才是“中”?怎么样才能做到“中”?如何在纷繁庞杂的知识理论中执简驭繁,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医是值得我们中医学人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今天下午的跟诊见习真的是让我加强了对黄帝内针的信与印,更加强了对中医的信与印,吾辈学人应择善而固执之。学生不才,如有纰漏之处,还望赖老师批评指正。
——————
赖老师点评:
宏图同学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二期黄帝内针选修课同学,上课时很认真,建立了很深的信,假期能够运用所学帮助身边的人。从跟诊心得来看,对内针的理法有较深入的理解,可喜,可赞!内针的学习,包括其它针法、技法的学习,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用起来,不怕自己还不够好!学以致用,用中查找问题,再不断解决问题,就能不断成长。
黄帝内针带教
眼球转动不舒服,少阳太阳来帮忙
黄帝内针带教
咽喉有痰又干涩,倒换调中品阴阳
黄帝内针带教
“止痒穴”的临床应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