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从三个案例浅谈助听器验配师的职业

北京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点击上方“听力行业通讯”即可订阅

编者按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在我国,虽然大部分助听器验配师都同时承担了助听器销售的职责,但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时刻以提醒自己作为一名专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本文即是太原乐声听力中心的验配师们,通过学习国际标准组织发布的《助听器验配管理》标准,结合日常工作中的三个实际案例,分享他们对助听器验配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太原

乐声听力技术有限公司太原乐声听力技术有限公司是山西省一家专业听力康复连锁机构,是“北京听力协会会员单位”、“太原市残工委定点听力测评和助听器验配机构”。乐声听力致力于打造科学和个性化的助听器验配和听力康复方案,让听障人士获得最理想的交流和聆听效果是乐声听力每位验配师的目标。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发布了助听器验配的国际标准,即《助听器验配管理(acoustics-hearingaidfittingmanagement,HAFM)》[1][2]。其目的为旨在全球范围内统一规范助听器验配工作,使助听器验配过程更加明确和透明。标准第4章第5节专门探讨了助听器验配的职业道德要求(EthicalRequirements),并提出了若干条基本要求,其中和日常验配工作相关度最高的有3条:(一)助听器验配师应始终以为客户实现最佳解决方案为目标。(二)助听器验配师应尊重和诚实对待客户,不得因身体、心理、性别或财务等原因进行区别对待,侵害客户利益。(三)当助听器验配师发现客户的听力问题可能是由需医治的疾病引起时,应建议客户转诊。下面就根据本中心日常工作中的三个案例,分别谈谈对上述三条职业道德的粗浅理解。案例一

八十岁老人是否需要蓝牙功能?

80岁男性,听力下降数年,近三年加重。无其他慢性疾病、噪声史等。主诉:和人沟通总是打岔,想要戴上听清楚。听力检查结果:①耳窥镜:双侧外耳道通畅、鼓膜标志物清。②声导抗:双侧A型③纯音测听结果:④言语测试:最大言语识别率20%老人之前在其他验配中心试戴过程中,均被推荐带有蓝牙连接新功能的助听器,而老人觉得带有蓝牙功能的助听器偏贵。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听力情况后,验配师和家属了解到客户对助听器无排斥现象,先给他选择了基础款的耳背式助听器进行试戴,然后和本人进行了沟通,聊了聊听力损伤的进展、日常聆听的困难、生活环境等问题,沟通能力得到了改善。在沟通中验配师发现,老人有看电视、打电话的需求。那么,蓝牙功能究竟适合该客户吗?抱着这样的思考,在征求老人意见后,验配师又给老人试戴了带有蓝牙功能的助听器,并着重体验蓝牙功能,过程如下:首先,在手机连接时,发现老人使用的是早期无蓝牙功能的手机,且很少使用,操作并不熟练。面对这种情况,子女提议可以先使用他们的手机试一试。后续可以使用家里替换掉的手机可以给老人用,也节约了开支。

然后,教老人连接蓝牙功能。验配师为老人演示了重启助听器,找到蓝牙设置,并正确开启,寻找助听器设备。验配师经过反复耐心的教学后发现,老人仅能操作重启助听器的步骤,并且他在手机设备的按键、触屏操作、手指灵活度和点击准确度方面都有很大障碍。

此外,老人做过白内障手术,视力问题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调大手机字体后仍然没有改善。而且除了蓝牙连接外,发现老人在接打电话时也存在操作困难,极高的学习成本导致老人对使用蓝牙功能产生了畏难情绪。综合上述体验情况,验配师明确了蓝牙功能无法提升该老人的佩戴满意度。当然,蓝牙功能本身并不是选型的主要考虑问题,结合老人的生活场景较简单,主要诉求是在较为安静的家里能和家人沟通,因此,推荐老人购买了物美价廉,且满足其沟通需求的基础款助听器。用户对效果很满意。

高文文

国家四级助听器验配师

案例反思:在本案例中,就引申出了助听器验配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之一:始终以为客户实现最佳解决方案为目标。作为专业人员,在助听器选型时,应从客户的需求、聆听及相关能力出发,推荐最适合客户的解决方案,而不应从产品新功能、新卖点出发,本末倒置去刻意“创造”并不存在的需求,或提供客户无法从中获益的方案。诚然,蓝牙为助听器带来了功能上的扩展,是近年来助听器产品上的一大新卖点。在特定人群中,比如中青年听障群体,或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蓝牙功能确实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但并非所有人都有使用蓝牙功能的需求,也并非所有人都能用上这个功能。除了蓝牙,锂电池、APP与远程验配等新功能也层出不穷,亦是同样的道理。比如,助听器的可充电锂电池,极大改善了助听器更换电池的繁琐性,以及规避了一些由于电池漏液而导致的助听器故障。但是在推荐时,应该充分考虑南北方居住等因素,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都会影响锂电池的的效果。此外,客户能否准确对接触点完成充电操作也会影响后期的日常使用。案例二

佩戴助听器多年竟回避交流

一位73岁的男性,听力下降已有二十余年,有超过15年的助听器佩戴史,前来中心换机。听力检查结果①耳窥镜:双侧外耳道通畅、鼓膜标志物清。②声导抗:双侧A型③纯音测听:④言语测试:最大言语识别率10%;原助听器电子声识别11%,口语声8.3%。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老人有多年助听器佩戴的基础,适应能力应该较强,沟通能力应该尚可,对于验配师来说,验配难度应该也不高。但验配师在沟通病史时惊讶地发现,老人竟然没办法正常交流,连简单的问题都必须向家属求助。家属感叹道,老人戴了这么长时间助听器,沟通一直非常困难,始终是家属帮忙代述,慢慢地就更加不怎么说了。那么到底是老人“说不了”还是“不想说”呢?于是验配师让家属尽量避免为老人提供帮助,而是更加耐心地放慢语速去和老人沟通。通过不断重复的手势加口型提示,老人终于慢慢地开始交流了,从病史中,验配师发现了一些家属并没有提及的情况,比如,患者听力下降时间,家属推测时间与患者实际下降时间相差较远。以及老人先前不愿佩戴旧机的原因,家属认为是声音吵闹,而实际是患者认为清晰度差,戴上别人有异样眼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ierdaoxiazhai.com/wdhz/123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