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济源二院,分享最新动态
人的外耳道长25—30毫米,一只蛐蛐长15毫米,那么,一只蛐蛐钻入人的外耳道,就像一只庞然大物的入侵者在袭击,让人想想就毛骨悚然吧?那么小编告诉您,这事儿还真发生了!
8月11日,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真在朋友圈发布:急诊外耳朵里昆虫异物,夏天虽然很常见,但是第一次见蛐蛐入耳!取出来的瞬间我就石化了!
从事耳鼻喉科专业15年的她,诊治外耳道异物“屡见不鲜”,然而这次,用她的话说:“见过蚊子、飞蛾、七星瓢虫钻进人的外耳道,不足为奇。但第一次见蛐蛐这样体积大的虫子钻进人的外耳道,我也着实吓了一跳。”
据王真回忆,8月11日0点30分,一名69岁的老先生从坡头镇赶到市二院耳鼻喉科就诊。老先生惶恐不安地说:在村子里散步,突然感到耳朵一阵刺痛,好像有个东西在里面爬来爬去。我下意识的用手指伸进耳洞抠了一下,疼痛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老伴连忙拿着手电筒往耳洞里面照,试图用掏耳勺将耳朵里面的东西挖出来,结果越挖越痛。”说罢,还一个劲儿的比划着说耳朵里嗡嗡作响。王真戴上额镜对老先生的外耳道进行仔细检查,看见里面有一黑色不明物体,立即用双氧水灌入耳内浸泡。随后,她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用耳镊将异物夹出。可老先生大喊疼痛,这与平常耳内异物取出的患者所做出的反应极为不同。因此,这反常的举动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通常将双氧水灌入耳内,一般的虫子都会溺死,只要医生用轻柔、迅速的手法将异物夹出,患者是不会有太强烈的疼痛感。而这次,患者的反应让她做出进一步推断,这个不明物体很可能还是个活的。她再次仔细检查患者的外耳道,确定耳内异物是个“庞然大物”。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考虑到异物的体积较大,她不再用“耳镊夹出”这样普通的治疗方法,而是根据外耳道直径约7毫米的狭小空间,慎之又慎的改用直径约5毫米的大号电动吸引器头将异物吸出来。“大爷,这个异物体积较大,您别紧张,忍一忍,我会很快给你取出来的。”王真一边安慰患者,防止老人因为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意外发生,一边迅速操作。仅5秒钟时间,异物成功取出。这到底是什么?在场的人围观一探究竟,天啊,竟是一只长15毫米,且正在蠕动的活蛐蛐!惊愕之余,王真第三次检查患者的外耳道,发现耳道下壁已被这只“侵略者”划破流血,为防止细菌感染,嘱咐患者耳道内禁止入水,必要时适当抗感染治疗。
医生提醒:遇到飞虫钻进耳内,不要“硬斗要智取”
飞虫钻进耳内后,会因挣扎而冲撞耳道使人感到不适。王真说,这时千万不可乱掏耳朵,这样会使飞虫越钻越深,容易损伤耳道及鼓膜,严重时可引起耳道划伤、中耳炎、鼓膜穿孔,甚至耳聋。由于飞虫有喜光的特性,可采用在暗处用手电筒的光照射外耳道口,飞虫见光后会自行爬出;还可在耳內滴入香油或花生油等,使飞虫被粘附失去活动能力,然后侧耳,待飞虫自行流出;如果上述措施无效,应马上就医。
办公室:陈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