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聋重点在一老一小

“大夫我耳朵听不见了,还能恢复听力么?”“耳朵有点背,我需要戴助听器么?”“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哪个好啊?”……对于耳聋,大家总有很多问题,尤其是老年人。人体的听觉系统精细又敏感,由于环境或疾病的原因,听力系统容易受损,引起不同程度的减退,临床上统称聋病。

失去听力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造成社交障碍,进而对精神及心理造成创伤。对重度先天性聋或婴幼儿期失去听力的患儿来说,耳聋会导致言语发育障碍,最终成为聋哑人。

耳聋有三种

按病变部位,耳聋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三种。

传导性聋。外部声音以声波的形式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和听骨链活动,进一步传递到内耳中。这是声音在人体内传导的正常途径,称气传导。传导过程中,任何结构与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的听力下降,称为传导性聋,最常见的是外、中耳病变,比如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堵塞、狭窄或闭锁,中耳炎等。

这类耳聋多数可通过耳显微外科手术去除病变,重建听力;不能手术者也可佩戴助听器。

感音神经性聋。由于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等各级神经元受损害,声音传递出现障碍,也会导致听力下降,统称感音神经性聋,比如老年性聋,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引起的耳聋,耳毒药物性聋及创伤性聋等。但这种类型中,突发性聋并不会有明显原因,症状表现为听力下降,还伴有高调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还出现耳周围沉重、麻木感。

这类耳聋常导致听力损害,即使及时规范治疗,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完全恢复听力。

混合性聋。这是指耳传音与感音系统同时出现障碍所致的耳聋。混合性聋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情综合分析选定。

老人如何防聋

老人是最容易被耳聋困扰的群体,做到4点,可以达到防聋的目的。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锻炼,戒除烟酒嗜好,保证身心健康,减慢老化过程。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都可能导致耳聋,尤其是糖尿病和冠心病,它们是老年性耳聋最危险的致病因素。

2.慎用耳毒性药物,尽可能减少其用量及疗程,特别是有家族药物中毒史者、肾功能不全、孕妇、婴幼儿和已有耳聋者更应小心。用药期间要随时留意并检查听力,发现中毒征兆尽快停药治疗。

3.避免颅脑损伤,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强噪声。此外,改善噪声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加强个体防护观念及措施,对预防耳聋很有必要。

4.少掏耳朵。如果方法不当,会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影响听力;如果掏耳时用力过度,损伤外耳道或耳膜,会加大细菌侵入风险。夏天天气热、出汗多、耳内潮湿,最好在耳朵因耵聍不舒服时再掏耳朵。









































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ierdaoxiazhai.com/wdhz/36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