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时间:年9月。
主诉:胸闷、胸痛6年,再发1年,加重10天。
现病史:患者6年前出现劳力性胸闷、胸痛,持续5~6分钟缓解,当时考虑“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行CAG提示“LM(-),LAD中段40%狭窄,LCX中段90%狭窄,RCA多节段病变,40%~50%狭窄”,于LCX中段植入Excel3.5×18mm支架1枚,术后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mgqd、氯吡格雷75mgqd)1年半后改单一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治疗。1年前患者再次出现劳力性胸闷、胸痛,未同意复查造影,在我院门诊再次予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及美托洛尔缓释片等治疗。10天前患者症状加重,反复出现早餐后胸痛,最长持续20分钟左右,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
危险因素:老年,男性,吸烟史,高血压病史。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
个人史:吸烟40余年。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5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89mmHg。神志清楚,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WBC5.9×/L,N66.2%,HGBg/L,PLT×/L;ALT44U/L,SCr69μmol/L,K+4.07mmol/L,Glu5.39mmol/L,LDL2.20mmol/L;CK48U/L,CK-MB22U/L;0.02ng/ml;pg/ml。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Ⅰ、aVL、V4~V6T波低平、浅倒。
颈动脉超声:左颈内动脉狭窄60%。
超声心动图:LA40mm,LVD51mm,EF52%。
初步诊疗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
诊断依据:有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既往冠心病、PCI病史,餐后胸痛。
危险评估:TIMI评分5分,高危。
给药情况:1)阿司匹林mgqd;2)氯吡格雷片75mgqd,PCI术后改替格瑞洛mg负荷、90mgbid;3)阿托伐他汀20mgqn;4)洛汀新10mgqd;5)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qd。
冠脉造影造影时间:入院第三天。
造影用药:造影前给予肝素单位。
左冠造影:左主干开口90%狭窄,前降支近段30%狭窄,中远段斑块浸润,D1处30%~40%狭窄,中段60%~70%狭窄,回旋支开口50%狭窄,原支架40%~50%再狭窄。
右冠造影:右冠中段70%狭窄,远段70%狭窄,后三叉前50%狭窄,左室后侧支70%狭窄。
造影结论及应对策略:左主干开口严重狭窄,合并多支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不典型,故PCI策略根据影像学结果决定仅干预左主干开口,因主干短,支架需CrossoverLCX到LAD起始,术中视LCX开口影响程度决定是否采用双支架。
手术过程术中用药:术前经桡动脉鞘管追加肝素U。
手术过程(一):EBU3.5Guiding,SION到LAD远端,Runthrough到LCX远端保护,Sprinter3.0×5mm球囊12atm预扩张LM开口。
手术过程(二):于LAD近段至LM植入Partner4.0×12mm支架一枚,10atm释放,支架突出左主干内2mm左右。
手术过程(三):交换导丝后以Quantum4.0×8mm球囊16atm支架内后扩张,20atm扩张支架开口,造影提示LCX开口狭窄较前稍加重,远端血流不影响,遂结束手术。
手术总结:术前病变部位造影图。
术后病变部位造影图。
PCI术后及随访术后用药:阿司匹林mgqd;替格瑞洛90mgbid;阿托伐他汀20mgqn;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qd。
术后心电图:
术后随访结果:术后患者无胸闷、胸痛,未发生并发症。
病例总结本例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开口严重狭窄,合并多支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不典型,故PCI策略根据影像学结果决定仅干预左主干开口,因主干短,支架需CrossoverLCX到LAD起始,支架释放后造影提示LCX开口狭窄程度较前轻度加重,远端血流不受影响,故未采用双支架。左主干开口病变,属高危、复杂病变,血栓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高,PCI术后需要更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故以替格瑞洛加强抗血小板治疗。
医师介绍薛迎生,医学硕士,温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年赴德国St.Vincentius-Klineken访问学习;年于浙江大医院进修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取得冠心病介入诊疗资格认证,在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