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胀气,俗称“烂耳底”,真的很常见。大多数人认为烂耳底不是大问题。其实不是。根据“烂耳底”的不同特点,传统上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三类。
单纯I型中耳炎最常见,多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病原菌经咽鼓管逆行至中耳所致。耳朵里的脓性分泌物就像黏糊糊的鼻子,一般没有气味。脓性分泌物不时停止。条件时而好时而坏。这种类型的病变主要位于中耳鼓室的粘膜层,一般无肉芽或息肉形成,故又称粘膜型。当黏膜感染发炎时,应及时妥善处理,鼓膜穿孔可顺利引流。炎症可以有效控制,没有大问题。
骨疡性中耳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中耳炎,耳朵里的脓比较多,持续时间长,可能是耳朵里有血丝或者出血。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要保持引流通畅,用局部药物促进耳朵干燥,定期检查,包括CT检查。如果引流不畅或怀疑有并发症,需要手术,只吃点药或吃点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最严重的类型。所谓胆脂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是因为鼓膜的疏松部分长时间侵入和穿刺,外耳道上皮细胞长入中耳腔。由于长期不愈合的炎症,这些上皮细胞的活力增强,脱落的上皮逐渐堆积增多,压迫和侵入周围的骨骼,引起骨骼吸收和破坏。这时,如果你给颞骨拍一张CT照片,它会显示出类似肿瘤的东西。肿瘤中央部分因缺乏营养而分解坏死,产生恶臭。因为它含有胆固醇,所以被称为胆脂瘤。胆脂瘤可破坏骨骼,导致颅内外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面瘫、头晕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诊断为胆脂瘤,原则上应及时手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及时治疗、积极预防是关键。
一是彻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保护鼓膜完整,降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
二,戒烟戒酒,尽量避免感冒和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导致中耳感染,从而诱发中耳炎。同时,部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同时伴有耳鸣,或伴有高调的蝉鸣声,或伴有低调的隆隆声。熬夜、抽烟喝酒往往会加重耳鸣的症状,因此戒烟戒酒很有必要。
三对旧鼓膜穿孔和鼓膜置管的患者一定不要游泳,洗、洗澡时防止水进入耳朵,以免诱发感染。
总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容忽视。一旦确诊,应及早到相关科室就诊,并找专业人员进行早期干预,防止鼓室硬化症、鼓膜粘连等远期并发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