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因地制宜,江城县为生态文明交出满意答

古朴村寨展生态之美

滇西之南,白衣悠悠,自古及今,绵绵不绝。傣族先民择水而邻,向山而生,以水而兴,繁衍生息。依山临水的吊脚楼,古老的榕树,和着轻盈的烟雨,描画出一幅水墨丹青。无数曲折的小径,墙边随风摇曳的鲜花,展示出一派祥和与宁静。江城县整董城子三寨、曼滩等九个传统村落,她们的美不仅仅是一幢古建、一口古井、几棵古树,而是人、山、水、田、林、的生态协调之美。

曼贺、曼贺井以及曼景寨组成的城子三寨就是一个大规模的傣族村落群。走进其中之一的曼景寨,竹楼、古榕树、绿竹顿时映入眼帘;高耸的傣家竹楼被环抱蓝天白云之下,使整个村寨显得格外的幽静和美丽。随便向一户人家望去,院内用竹篾盛放的春茶散发着阵阵清香,在这里处处洋溢着原生态民族风情的韵味,经历百年沧桑后散发着古朴神奇的独特风韵,也绽放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穿过曼景寨,在隔路而望的勐桑洛广场旁,四棵形态各异年代古远的千年古榕屹立其中,站在树下,仰望着苍天翠叶,只觉自己的渺小。听闻人们曾在榕树下躲避过一场水灾,因此当地人也将它们视作为自己的守护神,千年榕树守望着曼景寨的古朴宁静,美好生态环境的魅力也吸引着更多的人在此流连忘返。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在此之前的城子三寨道路狭窄,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村子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可谓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为了生态文明建设、改造人居环境,江城县整董镇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景制宜”的工作思路,种植本土花果树种,实现了“庭在园中,园在庭中”的村落布局;并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绿化建设,在路旁沟边、村庄周围、田间地头开展造林绿化;同时为村配备垃圾桶、垃圾箱和垃圾转运车,合理处理垃圾,实施“门前三包卫生管理制度”等,让村民真正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之中。

在对城子三寨生态环境的改造之后,整董镇以“特色民居改造、特色产业培育、特色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依托良好的田园、河流生态环境,苗木、坚果等农业资源,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充分展示整董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说起变化,村民小玉说感受深刻:“以前,我们寨子虽然很美但是没有名气,很多人都会问‘曼贺入沓’(傣语:曼贺在哪里的意思)。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人知道城子三寨,经常看见游客来村里拍照游玩。”

如今,江城县成功创建2个民族团结示范村、2个民族特色村,曼滩荣获全国“十佳魅力乡村”称号,曼贺成功申报为首批“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从“脏乱差”到发挥生态旅游优势,也恰恰是江城县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付出、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一个最好见证。

森林保护展绿色之旅

江城县林业和草原局的辛勤付出,为江城县搭起一道绿色屏障。对于森林资源,县林草局实行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积极发动村寨群众担任森林管护员、生态护林员。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县林草局共计聘用各民族森林资源管护员名、生态护林员名参与守护森林资源安全工作,每天对所负责的片区进行巡山,对于砍伐监督、病虫害威胁以及森林火灾隐患等进行及时上报,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

每到冬春季节,是森林火灾高发的时候,江城县一方面向群众积极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另一方面加紧对森林防火队员的培训。在3月11日,宝藏镇组织了森林防火应急队员在水城村丫口小组开展年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演练现场,15名森林防火应急队员运用投掷式灭火器、灭火锄头等扑火器具,快速、安全、有序地进行了模拟扑救,并做好了安全撤离、余火清理、现场留守等后续工作。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充分显示了森林防火应急队员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

宝藏镇的这次防火演练活动,只是江城县在进入特别防火期以来强化森林防火工作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江城县还还将组织森林资源管护员、护林员开展森林防火知识宣传、森林防火火情监控等活动,全面预防和扼制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森林资源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生物多样展保护之善

“就是因为生态环境太好了,所以亚洲象才从景洪跨河来到的江城。”县林草局动植物保护部门的负责人白梁芳在说这句话时既骄傲,又有些忧虑。

年10月,18头野生亚洲象首次来到江城县,十年间,这一数量已经增至49头。我们所接触的大象,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动物园,聪慧、温和已经成了我们对它们的第一印象,然而对于江城县人民,尤其是野生亚洲象活动的村寨村民而言,它们成了谁也不敢招惹的角色,也成为县林草局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野生亚洲象,解决亚洲象因破坏庄稼、对村民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导致的“人象冲突”,县林草局江城县林草局积极开展亚洲象预警工作,同时聘用大象监测员,通过由林草局主办的“亚洲象预警APP”发布实时信息,提醒涉象区域群众及时避让,避免人员伤亡。

但预警只是“人象冲突”的缓兵之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尽量满足亚洲象的食物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县林草局为此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大象食堂”活动,在森林中种植稻米、甘蔗等作物供亚洲象食用;同时开辟“亚洲象食物园基地”,通过补偿机制,鼓励农户将自家田地申请为亚洲象的食物基地。既保护了野生亚洲象,同时也保障了村民的经济来源,实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对于亚洲象与村民之间的矛盾,白梁芳最后感慨:“它们(野生亚洲象)刚到的时候,我们跑到各个村寨去宣传保护,告诉村民这是好事,证明我们这里生态好,大家也都能理解,也没有人去伤害大象,而后来出现伤人事件,加之对村民财产造成损失,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所以后来将一部分工作重心转移到人身上,安抚大家的情绪,保障大家的日常生活。”

白梁芳作为县林草局动植物保护部门的负责人,为处理“人象冲突”问题出谋划策,与她同行的,还有每天行走在森林中、时时刻刻追踪亚洲象动向的大象监测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记录着亚洲象的活动轨迹,为村寨村民的安全保驾护航。

亚洲象的到来,不仅仅反映了这里生态环境保护到位、森林资源丰富,同时在处理亚洲象问题上,更加凸显出江城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决心与智慧,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同心构建生态江城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城县秉着“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森林的总体质量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高达76%以上,并且已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达33种,同时还有亚洲象、野猪、麂子等众多野生动物。

在年江城县还被授予“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即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等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是科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发挥森林多种功能的有效途径。

不论是森林防护、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退耕还林,江城县都结合自身优势,将生态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经济社会的前进,用切实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江城。

(来源:江城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ierdaoxiazhai.com/wdsl/131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