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撸猫一样,掏耳朵,已经成为当代人的快乐源泉(堕落深渊)之一。
随着手下轻微的捻动,耳道传来莫名的舒适感,爽到飞起。但是你知道吗?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便掏耳朵。
耳垢到底该不该挖
1、能不挖就不挖
绝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需要刻意去清理耳屎的。
耳道内的菌群有自己的生态平衡,如果人为地去干扰、去掏耳朵,反复过度掏耳朵可能会造成外耳道疼痛、瘙痒甚至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发炎。
耳垢也是有作用的:
耳屎内的溶解酶混合了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能产生微酸且抗菌的环境,可以保护我们的外耳道,避免细菌或是霉菌的感染。
耳垢对外耳道皮肤具有防水保湿功能,若没有耳垢,外耳道皮肤会相当干燥,以及严重发痒。
2、耳垢如果不清理,会不会越来越多
不会。它会自己排出来。
耳垢自然排出来的原因有很多,我们的外耳道皮肤有自动向外移行的功能,换句话说,外耳道皮肤可以将这些耳垢向外运送并排泄出去。人咀嚼、说话及张闭口(如打哈欠等)时,颞颌关节的运动带动外耳道。
如果你的耳垢跑到耳道比较深的地方,甚至碰触到耳膜位置的话,很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比如用棉花棒或者手指灯工具挖耳朵的时候,你有可能将耳垢向耳道深处推挤。
错误工具反而伤耳
掏耳朵的工具花样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工具大部分都被错误使用了。经常用棉签、竹签等棍状物掏耳朵,反而会把耵聍推到耳道深部,造成人为性耵聍阻塞。
国外还有一种“耳烛疗法”,是将空心蜡烛的一端点燃,另一端置于耳道内。
这一方法容易造成耳道损伤或者面部烧伤。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和多项实践指南,均推荐患者避免使用耳烛进行耵聍清除。
不正规采耳容易造成外耳道感染
在耳鼻喉科门诊,将近一半的外耳道霉菌感染患者,都有过采耳经历。
医院之外的采耳人员手艺高低不一,采耳的工具不能够完全保证基本的清洁消毒,非常容易造成霉菌或细菌的交叉感染。
真正需要掏耳朵的人有这些
●患耳道慢性疾病
部分人群存在一些耳部的疾病,比如慢性外耳道炎、慢性耳道湿疹,使得耳道的皮肤过度脱落,或是耵聍腺肥大、分泌增多,因此产生定期清理耳道的需求。
再如外耳道胆脂瘤,是由外耳道皮肤脱屑、胆固醇结晶、上皮包裹等形成的囊状团块,常堵塞于耳道内,不及时清理,会导致耳道皮肤和骨质的侵噬。
●耳部结构有异
还有一部分人群,外耳道天生狭窄或曲折,或者耳内毛发过多,或者继发于手术后,也会将耵聍限制在耳道内,造成阻塞。
●患有耵聍栓塞
耵聍蓄积引起不适症状,或同时妨碍所需的耳道评估时,称为耵聍栓塞。
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部不适,继发感染。
经常发生耵聍栓塞的人,平时也可以用矿物油浸润的棉球放置外耳道10至20分钟,每周一次。
佩戴助听器的人最好在夜间八小时取下,有助于耵聍的正常排出,避免发生耵聍栓塞。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中科白癜风让寒假不白过中科白癜风让寒假不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