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畅
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
图
来源于网络
耳聋现已成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预估到年,全世界有5%以上的人口(约4.66亿)患有听力损失。随着大家对聋病的认识加深,开始意识到耳聋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让孩子的语言发育能力尽量不受影响。那如何才能做到耳聋的早发现呢?最可靠有效的方法就是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OAE)、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等听力学检测手段,了解新生儿的听力状态,一般以“通过”和“未通过”来表示。这些检测手段具有客观、无创、耗时短的特点。
●
检测没有通过的常见原因
1.首先要考虑耳部相关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听力损失,包括内耳(耳蜗发育不良、耳蜗分隔不全、蜗神经缺如等)、中耳(中耳炎、听骨链发育畸形等)和外耳(外耳道炎、外耳道狭窄、闭锁等),这些情况可单一或同时存在;
2.新生儿出生后,外耳道尚有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等滞留;
3.新生儿不配合,哭闹、好动;
4.测试环境噪音大、测试者手部抖动;
5.耳膜选择不合适、探头位置不准确。
●
检测没有通过怎么办
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大部分存在耳聋,但也有部分不是耳聋,为其他原因导致,需要复筛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才能明确是否耳聋以及耳聋的性质和程度。
“复筛即出生42天时再做一次筛查,项目同初筛。如果复筛仍没有通过,就需要在宝宝3个月大时做听力学诊断性检查,包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及潜伏期、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觉稳态诱发电位(ASSR)、40Hz听觉诱发电位阈值等项目,明确宝宝耳聋的性质和程度。
”由上可知,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除了考虑耳聋的存在,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干扰因素影响筛查结果。可以说,听力筛查未通过并不等同于耳聋,是否真正有耳聋还需要进行后续的诊断性检测才能确定。
文章精选:
《耳聋基因筛查与诊断临床解析》正式出版!
宝宝接受听力学诊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你发现总是找不到我,不是我的错,不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