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患者女性,52岁,右耳慢性中耳炎病史二十余年,一直未彻底诊治,来我院耳鼻咽喉科张华主任门诊就诊,耳内镜下检查发现右耳鼓膜紧张部干性穿孔,大小约4mmX4mm,鼓室洁净(图1)。
图1术前耳内镜检可见鼓膜紧张部中央型穿孔
?纯音测听提示气骨导差约8dB,为轻度传导聋;中耳CT显示鼓室腔未有异常(图2)。诊断:右耳慢性化脓中耳炎(静止期),建议患者手术修补鼓膜。
图2中耳CT显示鼓室腔、听骨链、乳突未有异常
9月28日,张华主任和赵屏屏主治医师为患者局麻下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I型)”(图3),在耳屏处隐蔽切口取耳屏软骨-软骨膜以内植法修补鼓膜,手术顺利,历时约45min(图4)。
图3耳内镜手术中
图4内植法完成鼓膜修补
科普时间
慢性中耳炎是耳科最常见疾病,临床分非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和特殊类型中耳炎,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二种类型。静止期是各种中耳炎中最常见类型,也是需手术治疗的最常见类型,约占所有中耳手术的50%以上。其主要特点是长期中耳炎史,听力轻度下降、鼓膜紧张部干性穿孔、中耳CT无异常。
鼓室成形术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主要方式,分为三型,
I型:听骨链完整,单纯行鼓膜修补;
II型:听骨链不连或固定,底板活动,镫骨上结构存,需植入PORP(部分人工听小骨赝复体)重建听骨链;
III型:底板活动,镫骨上结构缺如,需植入TORP(全人工听小骨赝复体)重建听骨链。
静止期中耳炎主要行I型鼓室成形术,此为中耳最常见手术,术前需满足条件:1.干耳一月以上;2.测听示气骨导差小于20dB;3.咽鼓管功能无异常;4.中耳CT无异常。鼓室成形术可在显微镜和耳内镜下完成,前者常需行耳内切口,优点是双手操作、止血方便,由于远距离视角、角度及光线原因,对于外耳道不宽畅或狭窄者术中可有死角而不能窥及鼓膜全貌,对于鼓室及其内容物不能很好窥及,术后切口需头部绷带加压包扎。耳内镜手术则不需耳内切口,优点是创伤小、视野清、抵近观察,图像放大清晰而无死角,可很好显示鼓膜全貌及鼓室内容物如听小骨、鼓岬、圆窗龛、面神经水平段、砧镫关节、镫骨肌腱、咽鼓管鼓口等(图5),不论外耳道狭窄与否都可完成操作,术后恢复快、反应轻,缺点是单手操作、止血不便、镜头遇血易模糊。鼓室成形术主要方法包括内植法、夹层法和外植法,以内植法最为常见。其鼓膜修补移植物常见为颞肌筋膜、耳屏软骨膜、耳屏软骨-软骨膜,耳内镜手术多就近耳屏切口取材(图6)。
图5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示意
图6耳屏切口切取耳屏软骨-软骨膜
我们的专家和团队
鼓室成形术是耳内镜最佳适应症,医院已形成成熟的日间手术模式,当日入院当日手术当日出院,局麻、无需备皮、无需缝合、切口隐蔽、手术结束时外耳道填塞抗菌素纱条即可(图7)、手术时间约45min,患者术中耐受性良好,手术结束即可自由活动。术后一周清除外耳道填塞物,术后效果良好,鼓膜成活率可达95%以上(图8)。
图7手术结束时外耳道口
术前术后6个月
图8鼓室成形术(I型)术前术后对比
这种手术模式由于微创和简易方便,为广大患者广泛接受,满意度也越来越高,即使术后修补鼓膜穿孔需二次手术,患者依然有较高的接受度。耳鼻咽喉科张华主任已完成各类中耳手术逾千例,尤其擅长耳内镜下外耳、中耳手术。本例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为我院首例中耳手术,填补了我院中耳手术的空白,耳鼻咽喉科今后将移植这种手术模式于我院,相信在张华主任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中耳手术将在我院开展和完成。
供稿:耳鼻喉科苏金
图片:耳鼻喉科苏金
审核:张华王科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