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老了……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秃了……
很不幸的是,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还要聋了
要聋了
聋了
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咱们先来做个听力小测试,
戴上耳机、戳开视频开始吧!
请在安静环境下,用你习惯的正常音量测试,如果听不见声音,不要加大音量,以免损伤听力哦!
怎么样?
年轻人,你的听力还好吗?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全球12-35岁的年轻人中,有约11亿人正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而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比如用手机听音乐),成为了听力下降的“第一杀手”。如果不积极干预的话,预计到年,有超过9亿人患残疾性听力丧失!
世卫组织指出,目前全球约半数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说,听力损失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在人类拥有足够保护听力的技术和知识的情况下,不应让众多年轻人仅仅因为听音乐而遭受听力损失。
这个话题还一度上了热搜...
看看这些“血的教训”
23岁的小邵,平时工作累了,就喜欢戴上大耳机刷短视频软件解压。在一次通宵加班后,小邵发现自己右耳就像隔了一层棉花,别人说话的声音总是很遥远,甚至从位子上站起来也感到头晕目眩,连站都站不稳。医生表示,“根据听力损失的水平判断,小邵已是重度突发性耳聋。”
浙江宁波一名22岁的男子每天有至少四五个小时,戴着大音量耳机听音乐,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多。经诊断,他的听力损失达到50分贝,相当于中等程度的听力损害。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听力竟和九十岁的老人差不多。
南京一位大学生喜欢戴耳机听歌,经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有一天他突然听不见了,经诊断,属于重度听力障碍。医生说,“耳朵损伤太严重了,所以治疗效果也不太好。”
听力损失是咋发生的?
我们如果想听到声音,简单来说就三步:
1.声波带动空气振动传入耳道,撞击鼓膜,带动中耳内的听小骨一起振动;
2.振动经过耳蜗后带动听毛细胞振动,并将该振动转化为电化学信号;
3.听神经将电化学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进行理解后,让你“听到”声音。
我们的耳朵就长介个样子!
在整个“听”声音的过程中,耳蜗内的听毛细胞(不是耳朵毛!)成为了我们听到声音的重要助手,而我们所说的听力损失,也就是这群“小助手”出了问题。
如果要通俗易懂地回答为什么“高于安全水平音量会造成听力损失”的话,那么原因就是:过大的音量带来太强烈的振动,把你最宝贵又不再生的听毛细胞震坏啦!
听毛细胞宝宝如是说
网友纷纷表态发言
不少网友表示,
这说的就是日常听不清的我啊
还有些网友表示:
世界太吵,我只想静静
还有和小编一样,
不仅听力日常“啊?你说啥?”
视力也在危险的边缘试探的姐妹们
更多被cue到的“养生年轻人”,
还是迅速摘下了耳机,表示要好好保养
不安全使用耳机,危害有多大?
此前曾发布的一份《耳机质量调查》中显示,在对某高校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学生中耳机使用率高达99.8%,已经出现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人数超过人,占比接近30%。
欧盟也曾出具调查报告称,戴着耳机听音乐,耳机声音超过85分贝,时长超过30分钟,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如果每天超过89分贝音量听音乐,时长达一小时,持续5年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
有人提出,两只耳朵轮流听总可以了吧?真相是:一只耳朵戴耳机不仅会使听力失衡,还会造成大脑疲劳。
保护听力,收好这几招
1.掌握耳机使用原则
戴耳机有这么多危害,那我还能不能用耳机?当然可以!掌握这几个原则,可以最大限度保护你的听力。
?严格遵守“60-60”原则
所谓“60-60”原则是指一种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睡觉别戴耳机
睡觉过程中姿势难以掌控,在造成噪声伤害的同时也容易压迫耳机,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
2.掏耳朵,一定要慎重!
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入外耳道,引起发炎,不仅痛苦而且难治。如果造成鼓膜穿孔,易引起感染,患中耳炎,就会影响听力。
所以掏耳朵这种习惯性动作,不建议也不否认。当每次掏的时候保持清洁、消毒、卫生;尽量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东西掏耳朵;不能与人共用棉签等工具。(一周一次即可)
3.远离嘈杂的环境
长期暴露于噪声中,耳朵就会受不了。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
?远离鞭炮,尽可能捂上耳朵;
?去酒吧、迪厅、体育赛事和其它嘈杂的场所时,要时不时到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
?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工厂、工地、车间等)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
4.慎用药!!!
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引起药物性耳聋。有些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这些药物,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
因此,在使用药物特别是上述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为了几十年之后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吃瓜聊天侃八卦,年轻人们,保护听力势在必行,要好好和自己的听毛细胞和谐相处鸭!
编辑:张敬校审:张珊主编:郑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