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的耳垢,到底该怎么处理

你掏过耳朵吗?

相信大部分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甚至有些人经常掏,并觉得掏耳朵是一种享受。

掏耳朵时,你可能会用到棉签、发夹、掏耳勺等。有些地方还有专门掏耳朵的项目,叫“采耳”,用到的掏耳工具更是种类繁多。

例如这样的↓

那么,真的有必要用这些东西来掏耳朵吗?经常掏耳朵是“享受”还是“有害”?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掏耳朵这件事。

耳垢?耳屎?耵聍?

掏耳朵,掏的是耳朵里的耳垢,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耳屎”,学名为“耵聍”。

耳垢,是由外耳道软骨部的耵聍腺分泌的,并与耳道里的脂肪、代谢皮肤细胞和汗水混合而成。

人类有两种类型的耳垢,油性耳垢和干性耳垢。

油性耳垢为棕色、潮湿状,在非洲和欧洲人中多见。

干性耳垢为灰色、片状,在亚洲人和美国当地人中多见。

耳垢还能保护耳朵?

那么,我们的耳朵为什么会产生耳垢呢?其实是因为耳垢好处多多。

耳垢可以保护、湿润外耳道,防止其过于干燥;

它还能防御受损的外耳道受感染,并像块盾牌一样阻挡灰尘、污垢等深入耳道。

耳垢应该怎么处理?

关于耳垢到底要不要掏,如何清除这个问题,实际上,无论是干性还是油性耳垢,除非有症状,否则我们什么都不用做。

正常情况下,片状的干性耳垢可以随着头部的运动、咀嚼、说话,自动脱落,并排除外耳道。

也就是说,在我们日常洗头或洗澡时,注意保持耳朵干净,不要将棉签、手指、发夹等硬物伸到耳朵里去,耳垢会自行排出。

为什么说经常掏耳朵是有害的?

健康的外耳道具有自洁功能,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自行掏耳,而如果经常掏耳朵,反而对耳朵有害,这是因为:

1、使用棉签等工具可能将耳垢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聍栓塞,阻塞声音传播,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压迫鼓膜引起耳鸣或眩晕。

2、掏耳朵时如果用力过猛,或是被他人撞到手部,容易捅破鼓膜,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并发中耳炎。

3、使用不干净的掏耳工具时,容易在损伤耳道皮肤的基础上引起外耳道真菌感染。

4、经常掏耳还会引起耵聍腺分泌异常,可能耳垢越来越多,且新分泌的耵聍由原来片状的变成碎屑状,这会降低对耳朵的保护能力,甚至引起耳道湿疹等后果。

所以,讲真,耳朵还是能不掏就别掏,尤其忌频繁掏。

当然,对于油耳体质的人来说,由于分泌的油性耳垢不易排出,建议可医院清理。

而对于耳垢很硬,堵住耳道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对症使用软化耳垢的溶剂,待耳垢软化后清除。

留言有奖活动

活动时间:11月17日—11月30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ierdaoxiazhai.com/wdzl/116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