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鼻整形的历史可追溯至年前,这是人类最早施行的手术之一。公元前年,古印度的Sushruta首先利用面颊部皮瓣进行鼻再造(图一)。之后,印度外科医师逐渐启用额鼻交界皮瓣,成为后人众所周知的“印度法”鼻再造(图二)。15.16世纪,西西里的BranedeBranca及其子AntoniusBranca在“印度法”鼻再造基础,上创造了被称为“意大利法”的上臂带蒂皮瓣鼻再造(图三)。GaspareTaglacozi(~)进一步改进并推广使用了这一手术。
01
02
03
缺损可分为鼻背瘢痕挛缩畸形、鼻翼缺损、鼻小柱缺损、鼻尖缺损、半鼻缺损和全鼻缺损。故鼻再造也要根据不同原因、部位、结构、范围的缺损畸形的特点,选用不同的修复方法。
鼻缺损有很多种原因,烧伤、创伤、肿瘤切除、先天性畸形等均可造成,导致局部某个结构缺损,把缺损部位进行修复,鼻子恢复原有的基本形态。
下面案例中,患者由外伤导致鼻部缺损入院。专科情况:鼻部缺损创口约4.5*2.5cm,始于鼻根点,止于左侧鼻翼缘,鼻背筋膜显露,见左鼻翼动脉断裂、出血,键石区外露,可及多枚游离碎骨片。
术中取额肌皮瓣修补。以鼻创面上缘为基点,创面下缘为半径到额部取带血管蒂肌皮瓣,由额肌皮瓣下缘沿骨膜上向鼻缺损部分离形成隧道,将带血管蒂之额肌皮瓣由隧道移行至鼻缺损面。检查血管蒂无张力及压力,平整肌皮瓣与鼻缺损边缘对位吻合,完成带血管蒂额肌皮瓣对鼻软组织缺损的鼻整形修复。额部切口做边缘皮下充分游离后对边吻合。术后10日拆线,额肌皮瓣于鼻部存活。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游离带血管蒂肌皮瓣及转移带血管蒂肌皮瓣做组织缺损修复使用,前者取材部位广泛,取材大,只要带血管蒂组织即可,可于被修复创面远处取材,不破坏和影响被修复创面周围组织形态,但是吻合技术要求高,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支持。
转移带血管蒂皮瓣特点为所取肌皮瓣为生理状态血管供应,皮瓣易存活,修复不需要血管显微吻合技术,但取材部位受血管供技条件限制,且取材往往与被修复的缺损部位邻近,因取材缺损而形成该处组织形态变化,行取材大小也受限制,尤其是五官位置。
鼻缺损较大的修复往往采用带血管蒂肌皮瓣转移技术处理,且多选择额部,原因是鼻部组织较薄,鼻部皮肤组织与皮下结缔组织联结紧密,缺少弹性,缺损创面过大则不易对边吻合,面部形态亦可因强行吻合致牵拉变形,影响外观,采用带血管蒂转移额肌皮瓣有利于修复鼻部大缺损并保持面部其它部位形态不变。由于额肌皮瓣肤色与鼻部近似并有一定体积,使术后鼻部保持外观,额与鼻位置毗邻,取材方便。额部软组织弹性大,血管丰富,取出额肌瓣后创口容易对边吻合且切口愈合快,术后对额部感觉及运动功能亦影响不大,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以鼻部为重点的面部整形修复中,本例患者留有术后瘢痕外,鼻部及额部形态功能均达满意。
鼻子,自古就有“颜面之王”的美称,现代美容实践证明,鼻是美之魂;鼻子的形态不仅在面部美学价值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的整体形态、无关面容甚至爱情生活亦有很大影响。
医生简介
医院整形外科主治医师,医疗美容外科主诊医师。
毕业于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学历。专业方向:眼部整形、鼻部整形、胸部整形、面部轮廓整形、耳整形、注射美容、抽脂及自体脂肪移植、组织缺损修复及疤痕整复。
分享
点赞
在看
文/图/整形美容科施哲
编辑/陆妙妃
审核/张伟艳
医院医共体宣传中心
投稿邮箱:yywl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