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消暑,如东专家提醒也要谨防TA

炎炎夏日,游泳成为了不少人青睐的体育活动之一,不过,对于游泳时可能出现的耳鼻喉问题大家可得留意了。近日,医院耳鼻咽喉科就接诊了不少游泳后出现耳痛症状的患者。医生提醒,在享受游泳带来清凉和快乐的同时,也要当心招惹“耳病”。

1

每到夏天游泳性耳病患者明显增多

每到夏天,游泳性耳病患者就会明显增加。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雪松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的外耳道呈S型曲线,水容易卡在狭窄的S型耳道里,导致外耳道炎。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雪松:一个最直接的就是外耳道进水,进水之后如果长时间不处理会形成感染,潮湿窝在里面感染,还有的人有耵聍栓塞的时候,进水胀开来了之后,耳朵就会塞得很紧,就听不见了,如果你鼓膜本身有创口的情况下,它就会进入中耳,就会形成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这种感染。2

如何处理进水后的耳朵?

那么如何处理进水后的耳朵呢?陈雪松表示,如果在没有耵聍栓塞的情况下,只是外耳道进水,那么可以把头侧过来,并用手轻轻拉动耳垂。也可以用干棉签轻轻地吸干水分。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雪松:干的棉签,但是不能用劲,因为皮肤泡了之后它就很嫩,一碰容易破,就轻轻吸干,医院制的硼酸滴耳剂,它是酒精制剂可以帮助吸干的。但是如果有耵聍栓塞,就是说耳朵里面胀开了,听不见背气了,医院我们来帮他处理了。3

避免“耳病”最好的办法是预防

为了不出现恼人的“耳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陈雪松建议居民在游泳时可以佩戴游泳耳塞,把耳朵保护起来。如果居民有鼓膜穿孔的情况,或者正在感冒,鼻子不通气的情况下,游泳还是需要注意的。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雪松:还有游泳的时候,不能说使劲跳水,如果你真要跳水的话,要把鼻子捏起来,不能让水一冲,冲进去之后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去造成感染,尽力避免呛水,还有水质要干净的,就不要到野外去游泳,还是到水质干净的游泳池之类的相对比较安全一点。4

佩戴防水眼镜点用滴眼液预防

专家还建议,游泳时最好要佩戴防水眼镜,若游泳后感眼部不适,可点用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预防,当“红眼病”流行时,最好不要去游泳,以防传染。此外,池水进入鼻腔后容易引发鼻窦炎,应指压单侧鼻孔逐一轻轻擤,或内吸后从口中吐出。

全媒体记者:袁嘉翊吴莎莎

编辑、制作:张亦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ierdaoxiazhai.com/wdfz/76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