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记忆ldquo张姓源自清河

关于清河的历史地理,从外地一些材料看到有一些不同意见,说清河这个地方在远古时期是荒蛮之地,先祖张挥不可能在这里。在这方面,我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简单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1.清河与黄河清河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但是(黄河)历史上,特别是战国以前这个河道经常漫流,迁移不定,时常出现多股河道并存的局面。历史上黄河曾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据历史地理研究,在有历史记载的两千多年里,黄河决堤泛滥余次,重要的改道26次。当然之前肯定也不会少,但是都没有详细的记载。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黄河下游河道,被称为“禹河故道”,大体经过河北平原,由今滏阳河道、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从公元前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到公元年改走现行河道,期间,年之前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位于古黄河流域、海河流域的清河县,历史上曾长期地处黄河下游地区。根据《邢台历史文化词典》记载“邢台市域历史上曾经是黄河(大河)下游之流域地区,与多次改道有关。今域内平乡、清河等九县(市)长久并多次处于黄河(大河)流域。《禹贡》《山海经》《汉书》等文献,以及有关县的地方志书,对此均有不完整的记载……古黄河曾因改道3次流经今清河县、临西县。”2.上古清河的环境与早期人类活动根据地理学家以及考古学家研究成果,距现在三千到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比现在要温暖湿润得多。当时在安阳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亚热带动、植物种类,如竹鼠、水牛和野猪等。我们清河这个地方,纬度和安阳是相当的,北纬37度左右,地形条件也相同,所以和安阳相去不远的清河一带的气候也大体如此,是一种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适宜的环境,使得清河一带很早就成为先民们繁衍生息的地方。据年《清河县志》记载,“据境内出土的文物可知,距今-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代人类在此群居生活”。特别是在今清河境内尚存的鲧堤遗迹(大约4公里长,在邻县威县、临西也有残留)。这个鲧堤相传就是大禹之父鲧治水所筑。在宋代之前屡有修整,附近有大堤村,又名鲧堤村,就是因鲧筑堤而得名。

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记载:“鲧堤,在县西三十里,自宗城县界来,是鲧治水时所筑。”鲧距今也已经四五千年了,鲧堤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的侵蚀,后面历朝历代可能都会修的。但是我想既然这么叫,肯定有它比较合理的依据。比如说杭州西湖,有西堤,苏堤、白堤,为什么这么叫,这都与苏东坡、白居易当年当太守修堤有关。之所以有这个鲧堤,我想是和鲧修堤治水是有关系的。从各个角度证明在清河大地,四五千年前生活有古代人类。这个是应该认可的。我就说这么几点。

注:1.本文作者杨印书为邢台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2.此文由许延运、王博根据年5月27日在清河举办的“《华夏张氏统谱》编修研讨峰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来源:张氏文化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ierdaoxiazhai.com/wdsl/126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