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小心这些习惯会ldquo

你是不是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你是不是有事没事就掏掏耳朵?小心,这些习惯可是会“偷”走你的听力哦!

今天是全国爱耳日,一起来了解关于耳朵的那些事!

图源:千图网

什么时候需要掏耳朵?耳屎,医学上称“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对鼓膜起到保护作用。一般情况下,人们进行咀嚼动作时,耵聍会自己排出,不需要主动清理。在特殊情况下,医院“主动出击”,第一是出现了堵塞,影响听力,第二是耳朵出现流脓时,需要先清理再进行治疗。用棉签掏耳朵是否安全?很多人习惯沐浴后用棉签清理耳朵,认为棉签前端柔软不会伤害耳朵。其实,棉签与外耳道的直径相差不多,用棉签掏耳朵不但不能把耵聍掏出来,还可能会将其推向耳道内侧。而且耵聍本身具有一定酸性,如果靠近鼓膜,会对鼓膜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听力。长期下去,会导致耵聍堆积在鼓膜周边,对鼓膜及耳道中的皮肤黏膜造成影响。采耳可以起到护理作用吗?采耳的本质和掏耳朵相似,一般不需要主动进行。此外,采耳还可能因为使用的工具没有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而导致交叉感染。

图源:千图网

小孩子的耳朵能掏吗?不建议这么做。医生介绍,儿童的耳道比成人窄,且皮肤免疫力也更脆弱。掏耳朵不当甚至会引起外耳道炎,如耵聍已堵塞整个耳道,引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医院处理。是什么”偷“走了听力?

1.长时间、大音量地使用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损害。每次佩戴耳机超过1小时可能损伤双耳的听力,造成突发性耳聋或逐渐神经性耳聋。

2.经常用手或尖锐物体掏耳朵,很容易造成破溃而形成感染,影响听力。

3.耳部进水后未能及时排出,容易诱发中耳炎,造成听力下降。

4.长期处于喧闹嘈杂的环境或者突然被强烈的声响冲击,例如:鞭炮声、工地、酒吧、KTV等。

5.一些神经性的损伤,如听神经瘤、脑膜炎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例,如甲减、高血压等;一些先天性疾病以及特定药物的中毒反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

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最后给大家分享耳病预防小常识。

1

注意耳部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挖耳等不良习惯。

2

避免在噪音环境中待过长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如果想听音乐,建议在安静的环境下佩戴耳机,佩戴40分钟左右需摘下耳机,让耳朵休息10~20分钟。

3

尽量避免选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4

当出现鼻塞、流鼻涕、耳鸣或耳闷的情况时,避免游泳、嬉水、跳水等活动。

5

如果感觉耳朵不舒服,无论是疼痛、耳鸣、耳闷、耳痒或者听力下降,请不要自行处理、服药或者盲从“偏方”,一定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

注:以上内容转载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ierdaoxiazhai.com/wdsl/127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