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博)
人民网表示掏耳朵一月2到3次即可,耳屎里面具有杀菌物质,可以保护耳道避免细菌感染,掏多了可能会导致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甚至鼓膜穿孔等严重症状。
众多网友表示:“原来掏耳朵这么有讲究,我掏耳朵都是取决于耳朵痒不痒才掏”。还有网友表示:“我掏耳朵已经成为习惯了,每天都得掏,不然就不舒服”。
那对于每天都掏的耳屎,大家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吗?耳屎通常是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的物质,通常可能和外界的灰尘等等搅和在一起,形成耵聍,老百姓也叫耳屎。
耳孔进去里面叫外耳道,它的周围一圈附着外耳道的皮肤,和全身表面的皮肤结构是一样的。
中间有皮脂腺的分布,皮脂腺分泌的油性物质比较多,就叫油性皮肤,比较少是干性皮肤,介于两者之间叫中性皮肤。
大多数人的耳屎随着正常人随着嚼东西、动头,耳屎可以自己掉出来。
对于油性皮肤的人分泌的耳屎容易是稀耳屎,这些油耳屎加上外面进了一些灰尘样的东西,上皮脱屑就容易结成硬块,形成耵聍拴塞。这一类耳屎是不容易掉出来的,医院去定期清理。
那耳屎对于耳朵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润滑保湿的作用耳屎是一种比较柔软的物质,摸起来比较顺滑,这是因为耳屎具有一定的润滑保湿的作用。
反之,若是耳道里面没有耳屎的话,那么就失去了其润滑保湿的作用了,耳道则会变得非常干燥。
避免外物的进入我们知道,耳屎比较粘稠,那么一些飞入耳道的小虫子则容易被黏住,同样,一些砂砾或者水滴之类的物质也因为耳屎的阻挡作用,避免进入耳道内伤害耳膜。
杀菌的作用耳屎可以维持耳道内的酸碱程度,保持耳道在一个均衡环境内,同样,耳屎也有一定的杀菌,抑菌的作用。
保护听力对于突然进入耳内分贝较大的噪音,若是没有及时捂住耳朵,对耳膜的伤害是很大的。而耳屎则具有减弱声音分贝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则有利于保护听力。
防止感染性疾病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如果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入了一些水,耳屎则可以发挥其作用,阻挡脏水入侵,从而避免感染中耳炎等疾病。
据统计,我国听力残疾人约有万,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人群数量之首,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
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每万新生儿中就有3万听力损害的婴儿诞生。
这类特殊群体有先天疾病导致的,也有后天导致的,虽平时与平常人一样,但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遭遇不被大众理解的尴尬。
最近也是四年一度的国际聋人日,也希望大家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