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妈
橘爸
鸡娃宝妈
童书出版从业者
人大法学硕士
佛系爸爸
数学高级教师
北师大数学系
鸡娃指南
童书推荐
免费资源分享带你鸡娃带你飞
家长需要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吗?
耳屎又叫耵聍,对鼓膜有保护作用,它能防止异物直接损伤鼓膜。另外,因为耵聍含有油脂,也能保护外耳道的皮肤。在正常情况下,干的耵聍会形成小块儿,可随着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而自行掉到耳外,无需特殊处理。
有的家长总爱给孩子掏耳朵,其实,掏耳朵有很多害处。如果使用的工具不干净,可引起急性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疖肿,给孩子带来很大痛苦。掏耳朵时,如果孩子乱动,还可能发生意外,导致外耳道出血或鼓膜穿孔,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听力。
游泳时耳朵进水了,会引发中耳炎吗?
如果耳道里进水没有及时排出,导致耳道环境潮湿,会给细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可能会引起耳道炎。游泳时经口或鼻呛水,也可导致细菌经咽鼓管至中耳,引起中耳炎。感冒时病毒或带有病菌的水到达中耳也会引起中耳炎。因此,常游泳的人更应该注意卫生,游泳时应选择卫生条件好的游泳场所,并做好耳、鼻的保护。
我耳朵里进了水,怎样才能排出呢?
常用的方法有:
①单足跳跃法。进水的耳朵向下,借助水受到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②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按压耳朵或用手指牵拉耳郭;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颗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运动,从而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流出。
③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总之,耳道内进水之后,要小心处理,如自己不能将水排出,医院,请耳鼻喉科医师帮忙。
以上内容源自: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指导推荐用书“大耳朵图图健康成长我会保护身体”系列《叮叮当!我的耳朵听八方》。
本书以《大耳朵图图》中的人物为原型,重新进行创作的健康科普故事。书中内容由北医院专业医生审定,确保知识的准确性。让孩子学会如何用科学健康的方式保护自己。
识别上图